管理学院历史悠久,脉源两支。1990年经原国家航空航天工业部批准,由1984年成立的中国设备管理培训中心和1985年成立的管理系合并成立。
西北工业大学自建校之初就开展管理教育和研究,上世纪50年代即开设了“企业组织与计划”和“现代企业管理”课程,1982年管理专业开始正式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1983年获准设立“航空宇航系统工程及管理工程”硕士点,1985年成立了管理系。
中国设备管理培训中心是适应国家改革开放后工业企业设备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经原国家经委和航空工业部批准于1984年5月在西北工业大学成立的。1987年起中国设备管理培训中心和管理系与英国Lancaster大学、Keele大学和Hull大学联合培养MBA,是国内最早的中外联合培养MBA项目之一。
60多年来,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得到学校及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和支持,先后有三位学校领导兼任学院院长,推动学院快速发展。目前管理学院已成为以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学科为主体,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师资力量雄厚,学科优势和特色突出,综合实力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管理学院。面向“双一流”建设,学院提出建设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管理学院的奋斗目标。
至今,学院已培养各类毕业生6000余人。校友中,有省部级领导干部、政府厅局级和国家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50多人,一大批校友成为各行各业领军人物和栋梁人才。
学院充分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优质资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继续教育等服务。从20世纪80年代起,学院就是政府委托的我国大中型企业高级管理干部的培训基地,已培养各类高级管理干部8000余名。广大校友活跃在国防、工业、信息及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
学院坚持“品牌化、专业化、创造性”理念,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搭建“第二课堂活动”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良好平台,注重用实践培育高素质管理人才。注重开展心理适应辅导、心理素质拓展等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每年通过举办50多项校级、院级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打造出了“管理科学文化节”、“未来企业家论坛”“志愿者文化月”、“三航体育文化节”、“百岗千人”“扶贫社会实践”等一批形式新颖,在同学中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同时,开展的“阳光工程”、“山区曙光”、“爱校”志愿者活动已在陕西乃至全国获得了良好的反响。在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方面也成果丰硕,学生创新创业设计项目多次在国际国内大赛中获奖。西北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实践基地2012年在管理学院成立,多个项目以西部地区第一的成绩晋级全国总决赛,并曾荣获全国冠军。
学院一直致力于管理理论创新及管理实践的研究。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9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航空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学院以科技创新管理和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有效的智力和决策支持,承担了“中国商飞公司管理创新模式研究”、“载人航天工程多项目管理模式研究”、“某新型飞机研制工程管理体系创新研究”等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管理咨询课题300余项,相关研究成果在“神州飞船”、“载人航天”、“通用航空”等国家重大项目中得到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学院教师发表论文3000余篇,其中SSCI/SCI检索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0余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工业和信息化部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8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3项,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2项。
学院依托中国(双法)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陕西省应急管理学会、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着眼于科技创新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开展社会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发展纲要》的发布和实施,赋予包括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在内的高教战线重要的职责和任务。“双一流”建设重大战略的实施也为管理学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管理学院将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青年拔尖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化为抓手,以优化资源配置改革为核心,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影响力,扎实推进一流学院和一流学科建设,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管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