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4日,由南方周末联合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主办,西北工业大学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责任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西安成功举办。
本届活动以“投资有道,碳路可循”为主题,相关领域学者、机构代表、企业高管参会分享,聚焦企业的双碳行动进展和优秀实践,探讨低碳前沿理念、创新技术、企业双碳实践路径、碳信息披露进展等议题。南方周末、西工大分别发布相关研究报告。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乔彩燕,南方周末报社总经理、南方周末研究院院长姚伟新出席论坛并致辞。
乔彩燕表示,本次论坛为学界业界共聚首,多维度解析企业低碳、实践经验,探索企业碳信息披露体系,共话“双碳”目标下的企业发展之道,一起为加快建立企业社会责任领域新高地而共同努力。
从2003年发起“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研”以来,南方周末每年都会发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单”。姚伟新表示,实现“双碳”目标,是通往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转型大考,同样也是一次汇聚社会各方力量的伟大征程。
当天上午,围绕能源转型、绿色低碳发展、企业碳中和进展等话题,与会嘉宾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和对话。
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必须推动能源转型。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趋势是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从矿藏资源消耗型向天然资源再生型转变。氢能是全球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围绕我国能源发展现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彭苏萍以《中国氢能源与燃料电池发展战略研究》为主题进行演讲。他表示,实现双碳需要在能源技术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当前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氢能产业的发展。我国具有丰富的氢能资源,煤制氢技术也趋于成熟。但如何控制好制氢过程中的碳排放、提高清洁能源制氢比例、降低燃料电池成本仍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支撑氢能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还需要进一步攻克。
能源转型迎来重要的机遇。在此阶段,各类企业主体又是否做好了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准备?论坛现场,西北工业大学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IHCD)发布了《企业碳中和发展报告(2020-2022)》。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张莹分享到,三年以来,企业碳中和发展平均水平逐年提高,但平均水平仍在及格线以下。企业碳中和管理各维度参差不齐,在碳责任确认机制方面进步最大,但在企业在碳抵消行动以及碳中和效益评价机制方面仍明显不足。而企业碳减排承担了实现“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使命。建议企业完善碳责任确认机制、制定适用于自身的碳减排路径、合理使用碳抵消手段、构建完善碳信息披露框架、形成长效激励机制,更加有力地推进碳中和进程。
南方周末于2022年首次发布了企业双碳行动案例集,记录传播企业双碳实践。本次论坛上,南方周末研究院副秘书长、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孙孝文发布了《“碳”路可持续:企业双碳行动(2023)》。他提到,当下企业气候雄心与减碳行动尚有鸿沟,唯有行动,愿景才能变为现实。南方周末碳中和案例集持续观察,呈现企业减碳行动路径,为企业的碳中和落地提供前瞻性、系统性的实操样板,助力企业“双碳”行动从宏观走向微观,扎实推进。
关于企业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的实践案例,工业富联公共关系处总监郭启明带来了他们在实现价值链净零排放领域的探索。他表示,工业富联通过3R策略(Reduce、Replace、Resolve)推动自身运营的碳中和。Reduce为减少运营排放,在自身节能减碳方面制定绝对的控排量和专案的减排量双控指标。Replace是在能源结构转型方面,拓展光伏、风电、储能、水电等项目,推动绿电交易,逐步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Resolve则为碳抵消和碳捕捉。
面对气候变化这个全球难题,社会各方如何协同起来,最大限度聚合绿色低碳发展的要素,最大程度提高减排成效?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特邀研究员郑颖,中碳科技业务发展部总经理、中诚信国际研究院研究员李建涛、嘉士伯中国高级企业事务总监谢夷、施耐德电气设备工程(西安)有限公司环境健康安全及可持续发展部门经理张琳等嘉宾以“从雄心到行动,企业碳路可循环”为题开展讨论。众人围绕碳中和推进目标、企业减碳困境等方面,开展理论讨论及企业实践案例分享。
下午的活动中,嘉宾们畅谈企业碳信息披露、可持续市场发展、低碳实践案例等议题,并展望低碳未来的美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中国ESG研究院执行院长柳学信以“企业碳信息披露的实践发展”为题,分享碳披露相关发展现状。他指出,当下整个人类碳信息的披露框架渐成体系,碳交易市场应运而生。对于中国而言,碳交易市场的体系构建与运行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加强政策方面的协调,更主要的是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企业进行主动碳披。
在企业纷纷开展双碳实践的当下,碳信息是其转型的根基,也是社会了解、督促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基础。对此,深圳证券交易所研究所(金融创新实验室)研究员孙烨以“立足长远 激发价值 携手打造可持续发展优质生态”为题进行演讲。她以深交所相关调研结果为基础,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剖析国内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及可持续投资市场的情况。她提到,为打造可持续交易所品牌,深交所将推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规则体系;聚集更多优质企业,完善引导培育工作;构建低碳可持续的投融资平台;推动ESG评价体系,积极拓展评价结果的应用,同时建立考核机制;不断加强境内外ESG方面的合作,积极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倩代表IHCD中心,带来了《企业碳中和信息披露质量报告(2020-2022)》的发布。她分析到,当下中国企业碳信披总量上升,但仍存在意愿不足、诉求不清、体系不全与质量不高四大问题。对此,IHCD中心对统一的碳信披规范出台始终保持期待,促进企业提升碳信披水平,增强对多元利益相关方诉求的回应。
在双碳进程中,科技创新无疑是关键的引擎。蚂蚁集团ESG可持续发展办公室绿色低碳运营总监张健成以《发挥科技与生态力量,共建绿色可持续发展》为题进行了演讲。他认为,对于科技企业来说,首先要做好自身的碳管理,同时发挥好科技与平台的力量,提供低碳的产品与服务,探索绿色可持续技术,携手多方共建绿色可持续发展。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此,全国百名最美环保志愿者、西安市未央区环保志愿者协会荣誉会长刘文化,空气侠创办人、南方周末2022年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责任先锋赵亮,南方周末研究员侯明辉,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生郭文卓、戴晗玥等开展了一场开放式对话,共同畅想2060年的美好未来。
遥远而美好的2060年不在未来,而开始于每一个当下。我们今天的每一次消费选择,每一次减排努力,每一个碳中和承诺,每一次分歧的产生或共识的达成,都在构筑通往2060的路。
本次论坛受到了学术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除了线下的百余位参会人员,还有近50万人次线上参与了本次论坛。论坛还得到了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中国日报、中华网、中国网、澎湃新闻、界面新闻、华商网、西安日报、群众新闻、中国能源报等众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发出了西工大的智库声音。
(撰稿/南方周末记者、刘慧 审核/贾明)